发布日期: 2024-12-20
2024年12月9日—20日,我校哲学教研部主任、教授杨刘保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提高履职能力”师资培训班(第2期)。这次培训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研究院具体组织和实施。
履职能力培训是基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后组织这样一次300多人规模较大的“提高履职能力”师资培训,体现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对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党的教育培训工作者首先要接受教育的理念,缺什么补什么,少什么学什么,培训的目的一是在于统一思想,提高对履职能力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政治认知、理论认知和实践认知,二是在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包括履职能力培训在内的干部教育工作,大力推进干部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这次围绕履职能力培训的授课教师涉及经济学、党的建设、国家治理、应急管理、文化学等专业学科和教学部门,体现了多学科、多部门协同参与的典型特点。在为期两周的培训课程设计和安排上,包括讲授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模拟式教学等关于履职能力培训的多种教学方式方法集中性、全方位地铺成开来、展示出来,同时还有教学经验交流、分组讨论、学员论坛这样的介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以及各地、各自是如何开展履职能力培训的互动交流环节,使我们认识到履职能力培训应是多部门参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真正让学员提升能力和素质。
通过培训学习,杨刘保主任认识到,要做实履职能力培训,就要明确两点认识、坚持两个注重、做到两个加强。
一、明确两点认识
一是履职能力培训与理论教育、党性教育是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不能把履职能力培训与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履职能力培训中应包含着深刻的理论教育和凝心铸魂的党性教育。一堂好的履职能力培训课程一定也是一堂好的理论教育课程、党性教育课程,里面一定体现着思想理论的高度、规律探索的深度、视野开阔的宽度、凝心铸魂的温度;反过来说,一堂好的理论教育课程和党性教育课程也内在地包含着、甚至贯穿着履职能力提升的内容。
二是履职能力培训必须坚守政治性和价值性原则。所谓政治性,就是要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以政治定力为基础、为根本,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为政治服务、合政治要求、讲政治方向体现到履职能力培训课程中去,始终把政治正确性和坚定性牢记心中;所谓价值性,就是要做到坚定不移站稳立场,将人民立场这一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贯穿在履职能力培训课程之中,开展履职能力培训,目的是要全面增强党员干部为人民执政的本领,源源不断培养造就敢闯敢干、善谋会干、真抓实干,敢于为人民担当的优秀党员干部,所以务必保证履职能力培训课程的价值底色和导向。
二、坚持两个注重
一是注重实操性。学员的积极参与很重要。在履职能力培训中,要善于运用案例式教学、模拟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沉浸式教学、翻转课堂、工作复盘等多样化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方法让学员积极参与其中。在参与中学习、增智促干是我们每个人操作最简便、成效最显著、素材最鲜活的学习方法。通过学员的深度参与和实际操作,能够让学员真正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桥”和“船”,包括基本的遵循、宏观的原则要求和具体的应对方法等,从而提升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时的应对能力和基本素质。
二是注重共创性。一堂好的履职能力培训课程一定是在教师和学员的互促互进中形成的。特别是在互动式教学中与学员的交流,包括学员对问题的新认识、看问题的新角度、讲到的新观点、提出的新想法、提到的新案例、想到的解决问题的新路径以及学员给教师留下的好的意见建议等,可以反哺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三、做到两个加强
一是加强学习和思考。履职能力培训课程不仅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也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不讲清楚为什么,永远讲不清怎么做。所以,讲授履职能力培训课程的教师要会用理论语言和政策语言。首先要加强对理论的学习。履职能力培训课程看似更注重实操性,但其背后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支撑以及运用理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所以要夯实自己的理论功底,关注学科前沿理论。其次要加强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学习。搞清楚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内容和逻辑。通过学习和思考,找到问题的理论切入点和政策切入点。
二是加强调查和研究。履职能力培训课程要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用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来组织讲课框架、讲述逻辑。问题哪里来?从调查研究中来。要开展定期、定向调研。到学员中去调研,到实际部门去调研。通过深入调研、认真研究,找准学员在思想和工作层面的困惑与问题,回应实践部门遇到的堵点和难题,聚焦时代最前沿、最尖锐的问题,并可通过设问、提问、反问、追问等方式启发学员思考。履职能力培训课程更要选择合适的案例予以支撑观点,案例应是为观点和理论服务的,而实地调研的案例最有说服力和生命力,要善于把道理学理哲理寓于案例之中,不要为了用案例而用案例,应通过合适精当的案例讲清楚问题的最底层逻辑、讲清楚问题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从而提高学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来源:中共长春市委党校(长春市行政学院)
供稿:哲学教研部 杨刘保
初审:杨刘保
复审:姜 珊
终审:刘立志